一、線槽敷設及其敷線的質量通病
(1)、金屬線槽敷設扭曲、撓度偏大。
現象;
1.金屬線槽的板材厚度太薄,金屬線槽變形;
2.金屬線槽的支、吊架固定點間距大;金屬線槽扭曲、撓度偏大;
3.金屬線槽的緊固螺母安裝在線槽的內側;
4.線槽過變形縫處無補償措施
(2)控制措施
1.線槽的厚度要求等于或大于1.0mm,以保證線槽有一定的強度;線槽的尺寸越大,對厚度要求越厚,對厚度不滿足要求的線槽,都必須更換為合格的產品。
2.加強質量管理,有詳細的技術交底;嚴格要求施工人員,應在放線定位后,做出標記再施工,使線槽的固定點間距滿足要求,使線槽緊固牢靠、不變形,對支、吊架間距不等或有問題的重新進行調整,直至符合規范要求;
3.金屬線槽的支、吊架固定點間距為1.5~2m,并結合廠家提供的產品特性數據選用。在進出接線盒、箱、柜及轉角、轉彎、變形縫兩端、丁字接頭三端處,在500mm以內應設置固定點;
4.安裝支、吊架時應注意:
調順直支架或吊架,在分段將線槽放在吊架或支架上;調整直線段支、吊架端正,再調整接口和拐彎處的固定架。調整后支、吊架的受力應均勻,固定牢固、平整美觀,無扭曲、變形現象。線槽敷設應橫平豎直,線槽進行交叉轉彎、丁字連接或變徑時,應采用配套專業單通、彎通、三通、四通或變徑等進行連接。線槽與箱、盤、柜等分支連接,應采用配套專用定型產品,進行固定連接。
5.嚴格管理,加強施工人員的責任心,對缺螺栓的應補齊,螺母應在線槽的外側,以防止割線;同時要注意:
安全問題要放在第一位,實在第二位,美觀是第三位的,不能為了美觀而忽略安全問題;
6.在變形縫處,線槽應斷開。槽內用內連連接板搭接,一段可自由活動,但此處應跨接接地。
缺補償裝置的地方應加補償裝置。
二、線槽內敷設導線過多且亂
(1)現象
1線槽內導線有接頭,線槽內的導線放置雜亂;
2.線槽內導線未固定好;
3.線槽內的導線敷設臺多,蓋不上蓋板;
4.強電和弱電的導線或同一電源不同的回路有干擾要求的導線,敷設在同一線槽內。
(2)防治措施
1.線槽內的導線不應該有接頭,應把導線的接頭放在接線盒、箱內,金屬線槽內敷線時,應將導線拉直、理順,盤成大圈或放在放線架上,從始端到終端、先干線后支線、邊放邊整理,不應出現擠壓背扣、扭結、損傷導線等現象。導線按回路編號,分段綁扎成束,整理順直再放在線槽內,綁扎時應采用尼龍綁扎帶,不允許使用鐵絲或導線進行綁扎;
2.把線槽內的導線綁扎固定好,固定的間距不大于2m;
3.線槽內電線或電纜的總截面積(包括外護皮)不應超過線槽內截面積的20%;控制、信號或其相類似的線路,電線或電纜的總截面不應超過線槽內截面的50%導線不得阻礙蓋板和裸露出線槽。在線槽安裝前應認真核對,根據設計要求,核算線槽內導線的總截面積與線槽截面積的比例,若怒滿足標準要求,應修改設計、滿足要求后在施工。在施工的過程中若有修改、變更設計圖或增加回路數;增加了導線的截面積,要注意當線槽內總截面面積超過標準要求時,應另穿管保護或增加線槽進行敷線;
4.將不同電壓等級的導線、強電和弱電導線分開敷設,同一電壓等級的導線才可放在同一線槽內。敷設與同一線槽內有干擾要求的線路,用隔板隔離或采用屏蔽電線,且屏蔽護套一端應可靠接地。同一電源的不同回路無干擾要求的線路可敷設于同一線槽內,同一線路的相線和零線,應敷設于同一金屬線槽內。
三、金屬線槽未可靠接地
(1)現象
1.鍍鋅線槽間的連接板兩端無妨墊圈,且連接板兩端未跨接接地;
2.金屬線槽全長少于2處與接地(PE)干線連接;
3.金屬線槽接地跨接導線截面積偏??;
(2)防治措施
1.鍍鋅線槽的連接件和附件齊全,防松墊圈應齊全并擰緊固;
2.金屬線槽必須接地良好,可采用銅導線或裸編織銅帶作跨接地線,應將金屬線槽的始端、終端等處與接地干線連接;
3.保護接地的跨接地線截面積應使用不小于4mm2的銅芯軟導線,金屬線槽的截面積較大時,使用的跨接接地線截面積應相應增大。
四、電線、電纜敷設的質量通病
(1)管內敷線存在缺陷
現象
1.三相或單相的交流單芯電纜單獨穿于鋼導管內;
2.同一交流回路的電線、電纜穿于不同的金屬導管內,不同電壓等級的電線穿于同一導管內,導管內的電線有接頭;
3.導管內電線的總截面積大于導管截面積40%;
4.電線、電纜導管管內進灰、積水;
(2)防治措施
1.三相或單相的交流單芯電纜采用鋼導管保護時,應穿于同一鋼導管內;
2.同一交流回路的電線、電纜應穿于同一金屬導管內;不同電壓等級的電線不應穿于同一導管內。導管內不應有接頭,應把電線的接頭放在接線盒、箱內;把不符合要求的導線更換至符合要求;
3.發現設計上選用的導管規格偏小,應及時反饋給設計院,先由設計人員核對并變更設計再施工。導管內的電線、電纜總截面積超出導管截面積的40%時,應更換較大的線管,或按回路分管敷設;
4.穿完電線、電纜后,管口應及時做好封堵
五、電線、電纜的外皮顏色不符合要求
(1)、現象
1.保護接地線、零線采用黑色的電線;同一建筑物內,交流三相(
A、B、C)電線的外皮顏色混亂;
(2)、防治措施
1.嚴格按規范要求選擇導線的顏色;
2.在訂貨時就應選購符合要求的導線,施工時按規范要求選用符合規格的導線;即交流三相電中,A相導線的顏色為黃色,B相導線的顏色為綠色,C相導線的顏色為紅色,地線應選用黃綠相間導線,零線應選用淡藍色的導線;
3.在同一建筑物內,不同使用功能的電線絕緣層的顏色應有區別,交流三相(
A、B、C)電線上的顏色應一致,以方便識別、維護和檢修等.
六、直埋電纜未可靠保護
(1)、現象
1.室外直埋電纜的埋設深度小于700mm,溝底土層松動;
2.直埋電纜溝底鋪沙或細土時,鋪設不均勻,厚薄不一;
3.直埋電纜溝內有雜物;
4.直埋電纜穿過人行道、車道、設備基礎處未加保護;
5.電纜敷設后未保護;
6.電纜位置標識不明.
(2)、防治措施
1.電纜溝底的土質不符合要求時,應及時換體并敦實,保證溝底土層的密實度符合要求
2.電纜溝底鋪沙或細土時,須放線鋪設,溝底應找平,砂墊層厚度為100mm,溝兩邊應預留坡度防倒坡,確認符合要求后再進行下一道工序;
3.直埋式電纜敷設前應清理溝內雜物,電纜溝內的雜物需要有專人檢查,并加強成品保護,及時回填,做好預檢與隱蔽驗收記錄;
4.電纜經過人行道、車道、設備基礎處應增加厚壁金屬保護套管,或其它堅固的保護措施
5.電纜就位后及時調整,找正位置,在電纜上面鋪填一層不小于100mm厚的軟土或細砂,并蓋上預制混凝土保護板,覆蓋寬度應超過兩側各50mm,也可用磚代替混凝土蓋板.蓋板應指向受力方向;
6.埋設標識:
電纜在拐彎、接頭、交叉、進出建筑物等位置應設方位標樁,直埋段應適當加設標樁.標樁露出地面以150mm為宜.
七、電纜頭制作工藝差
(1)現象
1.熱縮電纜終端頭、中間頭及其附件的電壓等級與原電纜額定電壓不相符,熱縮管出現氣泡、開裂、燒糊現象;電纜干包頭未包出橄欖頭,芯線絕緣層破損;
2.電纜的連接金具規格與芯線不適配,使用開口的端子,多股導線剪芯,焊接端子時焊料不飽滿,接頭不牢固,接線處缺平墊圈和放松墊圈,端子壓接不牢;
3.電纜頭屏蔽護套、鎧裝電力電纜的金屬護層未接地.
(2)、防治措施
1.采購熱縮電纜頭、熱縮中間頭及其附件時,必須與原電纜額定電壓相符,有關資料齊全才允許采購和使用,產品的規格應符合設計要求,并應嚴格進行材料進場的聯合驗收.電纜熱縮管件在加熱收縮的操作時,應注意溫度控制在110~120℅之間;在套入絕緣熱縮管后,應從一端開始均應加熱,火焰緩慢接近被加熱材料,逐漸向另一端移動,在其周圍不停移動,確保收縮均均勻,既要保證收縮緊密又要防止燒糊保護層;去除火焰煙碳沉積物,使層間界面接觸良好;收縮完的部位光滑無皺褶,其內部結構輪廊清晰,而且密封部位有少量的膠擠出,表明密封完美.對干包式電纜頭,因剝除原保護層,應重新包扎好端子和干包頭,并保證線芯絕緣強度滿足要求,電纜頭根部一定要包扎到位,干包頭應下夠料,包出干包橄欖頭形狀;
2.必須加強操作人員的熟練程度和工資責任心.剝除電纜外護層時應先調直,測好接頭長度,再剝除外護套及鎧裝,剝除內護層及填充物、屏蔽層,再逐層進行切割剝除,不得損傷芯線及相鄰護層;
3.應采用配套的接線端子,及時剝除并更換不配套的產品;
4.焊接頭時焊料飽滿,接頭牢固.提高操作人員的技術水平,嚴格按工藝標準施工;
5.電纜的屏蔽護套應可靠接地,鎧裝的電力電纜頭的接地線應與接地干線(接地母排)可靠的連接
八、電纜溝內電纜敷設不規格,溝內積水
(1)、現象
1.電纜溝內積水,有雜物,在進戶口有滲漏水現象;
2.電纜支、托架間距大、安裝不牢;
3.金屬電纜支架、電纜導管未接地.
(2)、防治措施
1、電纜溝應采取防水、排水措施.電纜金護套管穿越外墻時,特別對低于±0.00層地面深處,應用麻油和瀝青處理好套管與電纜之間的縫隙,以及套管邊緣滲漏水的問題;電纜溝內進水的處理方法,應采用地漏或集水井向外排水;
2.電纜溝內的支、托架安裝應先彈線、定位,找好固定點,預埋件固定坐標應準確,使用金屬膨脹螺栓固定時,要求螺栓固定位置正確,與墻體垂直,固定牢固;
3.接地干線應按設計要求進行選擇和敷設,把金屬電纜支架、電纜導管可靠地與接地干線連接;
4.加強技術交底,精心施工,做好工序交接檢查驗收.
九、電纜敷設出現損傷
(1)、現象
1.電纜敷設出現絞擰、鎧裝壓扁、護層斷裂和表面嚴重劃傷.
(2)、防治措施
1.電纜敷設前應認真檢查,電纜產品不應出現包裝破裂、外皮損傷等缺陷;
2.電纜的敷設應工序施工,對線路走向清楚,應先有電纜橋架、電纜支架等敷設電纜時應做好保護,邊敷設邊整理敷設一根即固定一根,采用配套的專用電纜卡固定;
3.用機械敷設電纜時的最大牽引力宜符合表3.3.6的規定,電纜應理順后在牽引;
4.與其它專業同時施工時,應協調好,減少互相影響;
5.加強質量檢查驗收,敷設時注意保護電纜不應受到損傷,如出現不符合要求的電纜應及時更換,使其符合設計和規范要求.
十、電氣豎井面積小,強弱電同井未考慮干擾問題,,有無關的管道通過
(1)、現象
1.強電豎井面積太小,強電井內配電箱前操作距離小;
2.強電、弱電同一豎井,強電與弱電的線路未分開敷設,且無屏蔽等防護措施;
3.強電豎井與管道井相鄰未做防水處理,有無關的水管通過.
(2)、防治措施
1.智能化系統豎井宜與電氣豎井分別設置;
2.在設計階段,就應考慮豎井的大小,應留有設備安裝位置和操作空間;在圖紙會審時,碧璽認真考慮設備安裝的位置,配電箱的開啟方式、方向和箱前的操作距離,以保證安裝安全和使用、維護方便;
3.強電、弱電同一豎井,豎井的面積要求大一些,強電和弱電線路間距應大于300mm,應把強電和弱電線路分別敷設在豎井的兩側,或采取隔離、屏蔽防護措施;
4.無關的管道不能通過強電井,如相鄰是管道井應做好防水處理,應保證電氣豎井內干燥,保護好電氣線路,設備和元器件。
十一、明敷設電纜未固定好、防火封堵不符合要求
(1)、現象
1.水平敷設電纜的固定支架間距大于800mm;豎井垂直敷設電纜固定支架的距離大于1500mm;截面積較大的電纜未用專業金屬卡固定;
2.交流單芯電纜或分相后的每相電纜,固定用的夾具和支架形成閉合鐵磁回路;3.管線穿越樓板、防火墻處不符合消防要求。
(2)、防治措施
1.電纜支架距離,應根據實際情況彈線、定位準確,符合表3.3.5的規定。采用專用的金屬電纜卡將電纜固定牢固,防止下墜,電纜的排列整齊,少交叉;如表3.3.8的部位應加強固定;
2.交流單芯電纜或分相后的每相電纜固定用的夾具和支架,不能形成閉合鐵磁回路??刹捎煤辖鸩牧系慕饘匐娎|專用卡;
3.在電纜敷設完畢后采用防火枕或其它防火材料,及時將樓板孔洞封堵嚴實,符合消防防火要求。
十二、電線、電纜的連接未處理好
(1)現象
1.2.5mm2及以下的多股銅芯線未塘錫或未接接續端子;截面積大于2.5mm2的多股銅芯線與插接式端子連接,端部擰緊塘錫;
2.電線電纜的連接金具規格與芯線不適配,使用開口的端子,多股導線剪芯;接線處缺平墊圈和放松墊圈,端子壓接不牢;
3.每個設備和器具的端子接線多于2根。
(2)、防治措施
1.多股銅芯導線應塘錫或壓接端子,才能與設備、器具的端子連接,應符合規范要求;
2.應使用與電線、電纜相適配的連接金具,應使用閉口的端子;導線與端子的連接不能出現剪芯線現象;
3.電線、電纜的接頭應在箱(盒)內連接,接線端子的平墊圈和放松墊圈應齊全,連接處應擰緊固;墊圈下螺絲兩側壓的導線截面積相同;導線盤圈方向順著螺絲擰緊方向;
4.每個設備和器具的端子接線應不多于2根電線;如果出現特殊情況,可使用匯流排過度。
電纜橋架安裝和橋架內電纜敷設的質量通病
.十三、電纜橋架及部件、附件不齊、連接不牢固
(1)現象
1.鍍鋅電纜橋架的連接處用電(氣)焊焊接,接頭拼裝處毛刺未處理;
2.連接螺栓的螺母安裝在橋架的內側;
3.電纜橋架轉彎處的彎曲半徑小于橋架內電纜最小允許彎曲半徑。
(2)防治措施
1.電纜橋架定貨時應提出技術要求,設備材料進場時應加強進場驗收工作,產品有銘牌,有產品合格證和檢驗報告,電纜橋架及部件、附件應齊全,外觀檢查時未發現缺陷。
電纜橋架安裝前,應根據結構型式及橋架走向,按照規范要求的間距進行放線、定位,確定出變向(拐彎)、半徑、與箱(柜)處的接口部位及橋架配套安裝部件的尺寸,應采用同一廠家生產的橋架配套附件,要求連接嚴密、固定牢固、能夠承載橋架及電纜的重量。
對未采用配套安裝部件、附件的,且有可能影響到橋架安裝質量及割傷電纜的,應更換為合格的部件;
2.連接螺栓的平(圓)頭應安裝在橋架的內側,螺母安裝在橋架的外側,接頭拼裝處毛刺應處理干凈、平整;
3.鍍鋅電纜橋架的連接處不應采用電(氣)焊焊接,應使用配套的連接板,采用配套的鍍鋅螺栓連接,且平墊圈和彈簧墊圈等應齊全;
4.電纜橋架轉彎處的彎曲半徑不小于橋架內電纜最小允許彎曲半徑,應把不符合要求的橋架段,更換成符合要求的連接段。
十四、電纜橋架直線段超長或過變形縫處無補償措施
(1)現象
1.電纜橋架直線段長度超出要求,未設置伸縮板(節)等補償裝置;
2電纜橋架在穿越變形縫處,無補償裝置。
(2)防治措施
1、設計單位應在圖紙上說明清楚;
2.認真審閱圖紙、熟悉工程的具體情況,對管線的走向了解清楚;
3.在電纜橋架定貨、施工等階段,都應注意電纜橋架是否超長,是否有變形縫,做到心中有數,及時設置補償裝置;
4.應根據規范和施工工藝要求,在需要的位置設置伸縮板等補償措施。
電纜橋架與其他管道距離太近
(1)現象
1.電纜橋架與其他管道的距離?。?/span>
2.電纜橋架敷設在熱力管道上方,安全距離小且無隔熱措施。
(2)防治措施
1.電纜橋架與各專業管道的距離,設計時各專業設計就應匯總研究,對橋架、通風及空調管道、給排水管道的走向、交叉問題綜合考慮、互相協調,有條件的應繪出綜合管線布置圖,施工過程各專業之間也要互相協調,使電纜與其他管道間間有合適的距離;
2.電纜橋架不應敷設在熱力管道的上方,且應有符合規定的安全距離,如果距離小于規定,應有隔熱措施。
十五、電纜橋架的支、吊架不夠,固定不牢
(1)現象
電纜橋架的支、吊架歪斜、松動、固定不牢。
(2)防治措施
1.電纜橋架安裝前,應根據現場情況進行放線定位,做好施工準備工作;應采用配套的附(配)件;
2.電纜橋架每段一般長度為2m,直線段安裝時,每段為一個支、吊架,可設置在每段的中間位置;
3.非直線段的橋架支、吊架的位置,橋架轉彎處彎曲半徑不大于300mm時,應在距彎曲段與直線段結合處的兩直線段側各設置一個支、吊架,當橋架轉彎彎曲半徑大于300mm時,還應在彎通中部增設一個支、吊架;
4.支、吊架應安裝端正、連接牢固、可靠。
十六、電纜橋架的跨接接地未達要求
(1)現象
1.電纜橋架的跨接地線截面積小于4mm;鍍鋅電纜橋架的連接板兩端缺放松螺帽或防松墊圈;
2.用電(氣)焊把接地線焊到橋架上,電纜橋架的保護層脫落;
3.電纜橋架的支架和引出的金屬電纜導管未接地,全長少于2處與接地線相連接;
4.橋架未敷設接地干線,利用橋架系統構成接地干線回路時,無測試端部之間的接地電阻。
(2)防治措施
1.電纜橋架安裝時,應采用截面積不小于4mm的接地線,對該跨接地的部分進行可靠接地,鍍鋅電纜橋架連接處用連接板固定,連接板兩端可不跨接接地線,連接板兩端的平墊圈和彈簧墊圈應齊全并應擰緊固;
2.應避免把接地干線直接焊接在電纜橋架上。電纜橋架的鍍鋅層或噴塑層脫落處應進行去銹,刷防銹漆(底漆和面漆)等防腐處理,刷面漆使眼色與橋架原來的顏色一致。3.在電纜橋架的全長敷設一接地干線,把接地干線固定在電纜橋架的支、吊架上,金屬電纜橋架全長及其支、吊架應可靠接地,接地干線的材質可采用鍍鋅圓鋼、鍍鋅扁鋼或扁銅;建議在電纜橋架的兩端頭、轉彎處、直線段每隔30m、變形縫處連接端兩側等部位與接地干線相連接,保證橋架全長至少2處與干線相連接;
4.當允許利用橋架系統構成接地干線回路時,應測試出端部之間連接電阻值并應符合規范要求,即不應大于0.00033Ω。
十七、橋架內電纜未固定好、彎曲半徑小、出現損傷現象
(1)現象
1.敷設于橋架內的電纜未固定好、固定點間距大;
2.電纜的彎曲半徑?。?/span>
3.電纜敷設出現絞擰、鎧裝壓扁、護層斷裂和表面劃傷的現象。
(2)防治措施
1.電纜在橋架內敷設前,須將電纜事先排列好,畫出排列圖表并按圖表施工;
2.電纜敷設排列整齊,水平敷設的電纜,首尾兩端、轉彎兩側及每隔5-10m處設固定點;電纜的固定點間距應符合規定。敷設時應敷設一根整理一根。
3.敷設電纜時應保證電纜的彎曲半徑不小于電纜的最小允許彎曲半徑。
4.電纜的敷設應按工序施工,采用的機夾具應配套,施工過程對電纜應做好保護。
十八、橋架內電纜過多,蓋不上橋架蓋板
(1)現象
1.橋架內電纜總截面積大于規范規定值,出現疊壓,蓋不上蓋板;
2.不同電源或同一電源不同回路有抗干擾要求的電纜敷設在同一橋架內。
(2)防治措施
1.電纜橋架的尺寸、型號、規格,應充分考慮電纜的多少與電纜在橋架內的填充率,并應留有一定的備用空位。電纜總截面積與橋架橫斷面面積之比,電力電纜不應大于40%,控制電纜不應大于50%;
2.在電纜橋架施工前,應事先考慮好電纜路徑,滿足橋架上敷設的最大截面電纜的彎曲半徑的要求,并考慮好其排列位置。電纜在橋架內敷設前,序將電纜事先排列好,畫出排列圖表并按圖表施工。
3.安裝電纜橋架或敷設電纜時應注意成品保護。對橋架內電纜出線疊壓的,應在電纜未接頭前適當調整;
4.不同電源或同一電源不同回路有抗干擾要求的電纜不應敷設在同一橋架內。
十九、封閉母線、插接式母線無合格證,產品無銘牌或銘牌的內容不全
(1)、現象
1.封閉母線、插接式母線無合格證,產品無銘牌或銘牌的內容不全;
2.開箱檢查時發現箱內的零部件和附件不齊全或損壞;
3.三相五線制插接母線的插接箱無接線端子。
(2)、防治措施
1.按施工圖訂貨,選用優質產品。產品的供貨渠道直接,產品的銘牌清晰、齊全。加強設備的進場驗收工作,并應有設備進場的檢查記錄和相關責任人簽證。封閉母線、插接式母線插接箱(柜)及附件,型號、規格應符合設計要求,安裝技術文件應齊全,技術文件應包括主要的技術數據和有關的試驗、檢驗證明,有符合國家現行技術標準的產品出廠合格證書。如果貨不對版,應退貨;應使用符合設計要求的、合格的產品。
2.加強開箱檢查工作,箱內的零部件齊全,質量符合要求。附件如螺栓、螺母、墊圈等金屬材料及五金件都應經過鍍鋅處理。且鍍鋅層覆蓋完整、無起皮和麻面等。應對磕碰、損壞的部件進行調換,并應加強運輸、保管過程中的成品的保護;
3.三相五線制插接式母線的插接箱應有符合要求的接地端子;
4.接地支線必須直接從干線上引出,接地支線不能出現串接現象。
二十、插接式母線的插接箱箱體小、高度不符合要求
(1)、現象
1.插接箱太小,電纜頭無法放在箱內;
2.插接箱分別開孔出線;
3.插接箱的安裝高度不符合要求。
(2)、防治措施
1.定貨時就應提出技術要求,插接箱應有一定的體積,能安裝開關和電纜頭等;箱內應有接地端子,保護接地線與接地干線的引出線直接連接;
2.設備進場時應認真進行設備進場聯合驗收;
3.在插接箱的出線處,不能將各相相線分別開孔出線,避免持續渦流損耗,否則應重新安裝;
4.插接箱的安裝高度應一致,符合設計要求,以方便操作和維修。
二十一、封閉、插接式母線搭接處未處理好
(1)、現象
1.母線的連接處接觸不良,發熱;
2.母線的連接處松動。
(2)、防治措施
1.螺栓連接時應根據不同的材料對其接觸面進行處理。當鋁母線與銅設備端子連接時,必須用銅鋁過渡板,以減弱接頭電化腐蝕和熱彈性變質。但安裝時過渡板的焊縫應距設備端子3~5mm,以免產生過度腐蝕。母線采用螺栓連接時,母線的連接部分的接觸面應涂一層中性凡士林油,連接處須加以彈簧墊和加厚平墊片。室外、高溫且潮濕的室內,銅母線與銅母線連接時,搭接面應塘錫處理;
2.加強施工人員的技術培訓、增強責任心,嚴格檢查,對質量不合格的接頭應重新加工。
二十二、母線的支、吊架接地不可靠
(1)、現象
1.母線的支、吊架未接地或接地連接處松動;
2.把母線支、吊架作為接地的接續導體。
(2)、防治措施
1.母線的支、吊架等可接近裸露導體應直接與接地干線相連接,并應進行全面檢查,將未接地出及時可靠接地;母線支、吊架固定牢固,才能保證母線的正常運行,對母線的支、吊架接地連接處,應進行全面檢查,發現松動及時糾正;就餓得連接處盡量使用焊接,如果使用螺栓連接,應有防松措施;
2.母線的支、吊架應可靠接地,但不能把支、吊架作為接地線的接續導體。接地支線直接與接地干線相連接,不能出現串接現象。
二十三、母線在變形縫處或直線段過長無補償措施、在變形縫處處理不當
(1)、現象
1.母線直線段過長無補償措施,在變形縫處無補償措施;
2.母線通過變形縫時處理不當,拼裝接頭位置在樓板、墻洞處;
3.母線穿越樓板和防火區處防火封堵不符合要求。
(2)、防治措施
1.由設計單位確定垂直或水平敷設的母線,在何處需加膨脹節;施工單位認真按設計要求敷設膨脹節等補償裝置;
2.在建筑物變形縫處,應采用膨脹節等補償裝置。保護接地(PE)線的做法,可采用編織銅線或多股銅導線作保護接地(PE)線,兩端分別固定在兩側的接地干線上,同時還應注意,白虎接地(PE)線的截面積應符合設計及規范規定;
3.在母線的定貨時,應根據施工圖紙或實際測量的尺寸來確定母線的長度,應避免出現母線拼裝接頭處在穿越樓板或墻洞處。由于某種原因,造成拼裝接頭在樓板墻洞處,應更換、調整一些母線段,重新進行安裝,將拼裝頭移出樓板和墻洞;
4.根據設計要求、規范規定,在母線穿越防火墻、樓板,使用合格要求的防火堵料進行封堵,達到防火要求。
二十四、變壓器、高(低)壓開關柜的接地不符合要求
(1)、現象
1.高(低)壓開關柜的接地母排經基礎槽鋼串接接地;在基礎槽鋼上焊接的接地連接螺栓松動,跨接地導體截面積??;
2.變壓器的中性點通過槽鋼上焊接一螺栓,用導線跨接地,連接處松動;變壓器中性線、接地線截面積過小;
3.變壓器的金屬防護欄、金屬活動門接地不良;
4.接地線搭接處接觸不緊密。
(2)、防治措施
1.在做設備的基礎時,應將接地干線引到位,在設備就位前,應對照圖紙加強檢查和交接驗收,注意檢查接地線安裝到位的情況,時設備能直接以最近的距離與接地干線連接。高(低)應開關柜的接地母排與接地裝置的引出干線連接,中間盡量減少螺栓搭接處,決不允許經其他電氣裝置接地后,串連連接過來以確保運行中人身和電氣設備的安全。使用螺栓連接時,接地的螺栓及接地導線的截面積應合格,彈簧墊、平墊圈都應符合規定,壓接牢固可靠;
2.變壓器中性線和保護接地線應直接與接地干線相連接,并保證連接點的可靠性。接地線的截面積應達要求,保證接地線的截面積不小于相線的一半;
3.變壓器的金屬防護欄及其防護欄桿的金屬活動門應跨接地,接地線應采用編織銅線,并應連接緊固牢靠;
4.接地導體的連接面應符合要求。如采用螺栓連接時接觸面未經處理的,要求重新施工:
監護螺母拆下,將設備與接地線的接觸面擦干凈;根據連接導體的材質,如鋼與鋼:
搭接面塘錫或鍍鋅;鋼與銅:
鋼搭接面塘錫;銅與銅:
室外、高溫且潮濕的室內,搭接面塘錫;并涂中性的凡士林油,然后接入螺母并擰緊固;所以接地螺栓都需加平墊和彈簧墊圈以防松動。
二十五、變配電房的照明燈具安裝位置不合理
(1)、現象
1.高壓開關柜的正上方設置照明燈具;變壓器裸露母排的正上方設置照明燈具;壁燈安裝在變壓器的高壓側
(2)、防治措施
1.認真進行圖紙會審和技術交底工作;不要把燈具安裝在高壓柜或裸露母排的正上方,應安裝在易維修、保護、更換處,同時要保證有合適的照度;
2.安裝時發現設計出錯,或設計部合理處,應及時反饋給設計院,設計人員及時修改設計圖紙;
3.把變壓器裸露母排正上方設置的照明燈具移到安全的位置;
4.壁燈宜安裝在距離變壓器較遠的安全范圍內,應安裝在易維修、保養、更換處。不要把壁燈安裝在高壓側;壁燈安裝在低壓側時,壁燈與裸導體的水平凈距應大于1.0m。
二十六、成套配電柜、控制柜(屏、臺)無合格證、配件不齊
(1)、現象
1.成套配電柜的規格、型號不符合設計要求,隨機裝箱技術文件不全;柜(箱)內仍使用明令淘汰的電子器件;接地匯流排截面積??;缺配套的螺栓、電氣等。
(2)、防治措施
1.定貨時要提出相應的激素要求,對產品有一定的了解;選有生產能力廠家的產品;加強設備進場的檢查驗收。低壓成套配電柜及動力開關柜等設備規格、型號、電壓等級符合設計要求、產品標準、施工驗收規范;產品上應有銘牌,并注明生產廠家和規格、型號等;設備使用、安裝、維修等技術資料文件,出廠檢驗證明,產品合格證等隨帶技術文件應齊全;
2.低壓成套配電柜及動力開關柜內,無國家明令淘汰的電氣元器件;安裝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均應有產品合格證,其規格、型號應符合設計要求、產品標準、施工驗收規范;各種附件齊全,外觀檢查完好無損,瓷件無裂紋及破損,完整無缺。多關注產品的動態,對明令淘汰的產品有所了解;把淘汰的產品換為合格的產品;
3.配電柜(箱)必須有地線(零線)匯流排,且選用的匯流排規格必須符合規范規定;主要匯流排的連接線座(孔)的數量和座(孔)的規格與連接導線的規格一致;做到一線一座(孔);
4.接地線的截面積要符合要求;講接地線接到母排上;保護接地線的連接端子處,應保證平墊圈和彈簧墊圈齊全;應對偏下截面積的白虎接地線進行更換,符合設計和規范規定。
二十七、成套配電柜、控制柜(屏、臺)未保護好、門未接地
(1)、現象
1.成套配電柜(屏、臺)柜體普遍漆皮有碰撞痕跡,柜內部件或五金配件遺失,個別柜內元器件不齊全;
2.裝有電器的可開啟的柜(屏、臺)門、金屬框架未接地。
(2)、防治措施
1.加強成品保護。要拿出切實可行的保護方案,對設備進行保護,對遺失部件及時補齊;設備和器材到達現場后,應作檢查驗收,要求設備無損傷,附件、備件齊全;搬運時應加強保護,不允許出現嚴重的磕碰現象;按章的過程中應注意成品的保護。對柜體損傷部位及時進行修補,對設備元器件破損的應及時更換,并做好成品保護;
2.對裝有電器的可開啟的柜(屏、臺)門和金屬框架,用裸編織銅線吧接地端子間可靠連接、且標識齊全。
二十八、柜(箱)內的接續端子松動、配線凌亂
(1)、現象
1.柜(箱)內開關設備的接續端子,與相連接導線截面積不匹配,個別處電氣間隔和爬電距離小于規范規定;
2.柜(箱)內不按規定的導線顏色配線,保護地線使用黑色的導線,零線葉使用黑色的導線;
3.導線接續端子壓接不牢;
4.電纜進出金屬配電柜(箱)處,相線單獨穿孔敷設;
5.柜(箱)內低壓電纜未加固定。
(2)、防治措施
1.接續端子應導線應相匹配,單股導線或多股導線的連接工藝符合要求;電氣間隔和爬電距離應達要求,即在設備接線盒內裸露的不同導線間和導線對地間最小距離應大于8mm,否則采取絕緣防護措施。
2.導線的顏色要符合要求,交流三相電中,A相導線的顏色為黃色,B相為綠色,C相為紅色,接地應使用黃綠相間導線,零線使用淡藍色的導線。
3.壓板連接時壓緊無松動;螺栓連接時,接線端子的平墊圈、彈簧墊圈應齊全,并擰緊螺母,使其連接可靠;
4.交流三相電源的電線、電纜進出金屬配電箱時,不能分相單獨穿孔敷設,避免出現渦流損耗;
5.加強施工管理,應有交接驗收和質量檢查制度,對未固定的電纜按規范規定重新固定牢靠。
二十九、照明配電箱的箱體小,用氣(電)焊開孔
(1)、現象
1.照明配電箱箱體太小,無法布線、接續;
2.箱殼穿線孔隨意改動,且用氣(電)焊隨意割長孔。
(2)、防治措施
1.配電箱在定貨時,應附電氣系統圖集技術要求,生產廠家根據圖中導線大小及開關電氣型號、規格和技術要求,預留足夠的過線盒接續空間,對已安裝無法布線、接線的配電箱應更換。配電箱(盤)導線連接牢固,綁扎成束,有適當的余量,無膠結、死彎,包扎緊密,不傷芯線;
2.配電箱的進線導管孔應為壓制孔,應采用專用的開孔器進行開孔,嚴禁用電焊或氣焊對箱體進行開孔,避免箱體受熱產生變形。個別處如果已用電焊或氣焊開孔,應在電(氣)焊開孔的部位進行修補,重新應開孔器進行開孔,對保護層破壞處,應認真做好防腐處理;保證箱體位置正確,部件齊全,箱體開孔與導管管徑適配,安裝配電箱箱體緊貼墻面,箱(盤)涂層完整。
三十、照明配電箱內漏電開關配錯
(1)、現象
1.漏電保護開關的動作電流大于30毫安,動作時間大于0.1s。
(2)、防治措施
1.要了解人體遭電擊的機理,知道漏電保護的重要性,熟悉規范要求;
2.選擇漏電開關時,要保證漏電保護開關的動作電流和動作時間符合規范規定,即漏電保護裝置動作電流不大于30毫安,動作時間不大于0.1s;
3.漏電開關安裝時,應注意相序、中性線、PE線,配線時不能接錯;安裝完畢,通電試驗要先做模擬動作試驗;
4.在模擬動作試后,再用漏電測試儀進行檢測,應全部符合要求。
三十一、箱內無匯流排、布線亂、導線連接不可靠,進出箱體導線無保護
(1)、現象
1.照明配電箱內無零線、地線匯流排;
2.照明配電箱內導線連接處松動,導線剪芯,配有開口端子,箱內布線亂;
3.直接將導線引入箱內,導線破損。
(2)、防治措施
1.照明配電箱內應有接地線和零線匯流排,匯流排的截面積應符合要求,接續座(孔、螺栓、螺釘)的數量和規格,應與連接端子、芯線相匹配;
2.電線、電纜的連接金具規格與芯線應適配,使用閉口端子,壓接端子時不能出現斷股和剪芯線的現象。配電箱(盤)內導線與接線座連接一般一線一座、一線一孔,同一端子連接的導線不能多于2根導線;單股導線直接接在端子上時,導線的盤圈應順螺紋擰緊方向,盤圈不能盤反;導線連接處應有放松措施,如平墊圈和彈簧墊圈應齊全并應擰緊固。
3.導線在進出箱體處應用保護管作保護,接口要嚴密;進出導管應從規格適配的孔中引進,排列順直整齊,一孔一管,導管進箱的長度,應預留好,在鎖緊螺母鎖緊固(或帶牢護帽)后剩2~4扣,并配有導線護套。在箱內導線應留有適當的余量,才能把導線放到合適的位置,并綁扎和固定好。箱內導線配線整齊,不出現交叉和絞接現象。
三十二、照明配電柜(箱)的接地不正確
(1)、現象
1.進戶線在進戶總箱內未按設計要求做重復接地,重復接地線截面積偏??;
2.裝有按鈕及帶有指示燈的箱門未跨接接地。
(2)、防治措施
1.根據施工圖紙中低壓配電系統接地要求,做好重復接地;并保證接地線的截面積符合設計和規范要求;當設計無要求時,重復接地線的截面積應不小于進戶線相線截面積的一半;
2.箱、盤接地應牢固緊密,裝有按鈕和指示燈的可開啟的箱門應用裸編織銅線與箱、盤金屬框架的接地端子連接,并應接地干線可靠連接,且有標識。連接柜、屏、臺、箱、盤面板上的電器及控制臺、板等可轉動部位,應采用多股銅芯軟電線進行跨接地。
三十三、柴油發電機的接地不符合要求
(1)、現象
1.發電機中性線(工作零線)未直接與接地干線相連接,而是通過發電機基礎槽鋼串聯連接,防松件不齊全;發電機本體和機械部分等金屬物未可靠接地。
(2)、防治措施
1.在發電機安裝前,應加強針對接地系統的技術交底
2.發電機中性線(工作零線)應直接與接地干線相連接,不應通過基礎槽鋼串聯連接,且防松件應齊全;
3.發電機本體和機械部分等金屬物應可靠接地。要注意接地連接應使用軟性連接,螺栓連接處必須有防松措施,避免受發電機振動部分的影響使連接處松動;
4.在發電機試運行前,應由安裝單位對發電機接地系統自檢合格,經監理工程師檢查通過后方可試車。
三十四、發電機運行前未按要求做試驗和交接驗收
(1)、現象
1.發電機的饋電線路相序與原供電系統不一致;
2.發電機的交接試驗內容缺項,未按要求做好記錄。
(2)、防治措施
1.柴油發電機饋電線路連接后,必須進行核相,對不一致的回路進行調整,使其與原供電系統的相序一致;
2.發電機安裝后必須做試驗和交接驗收,發電機的試驗符合表3.9.2的要求。發電機的交接驗收要做好記錄。
電梯工程
三十五、隨行電纜安裝缺陷
(1)、現象
1.電纜與轎廂間隙過?。?/span>
2.隨行電纜兩端及不.隨行電纜段固定不牢靠,綁扎不正確;
3.電纜留得太短或太長,多根電纜安裝后長短不一致;
4.隨行電纜運行時打結或波浪扭曲;
5.轎底電纜支架與井道電纜支架不平行。
(2)、防治措施
1.將電纜散開,檢查有無外傷、機械變形,測試絕緣性能和檢查有無斷芯;將電纜自由懸吊于井道,使其充分松扭。
2.計算電纜長度后再固定,保證電纜在轎廂壓縮緩沖后,不致拉緊或拖地,隨行電纜綁扎長度應為30-70mm;
3.轎底電纜支架與井道電纜支架平行,并使隨行電纜處于井道底部時能避開緩沖器,并保持一定距離;
4.多根電纜同時綁扎時,長度應保持一致;
5.如果有中間接線盒的,中間接線盒的安裝位置從井道底計算為500+行程/2+300mm,并在井道掛線架上方300mm處,用支架或膨脹螺栓固定于井道壁上。
三十六、電氣設備接零或接地不當
(1)、現象
1.電氣設備外露可導電部分未接地或接零,且連接不可靠,或接地時互相串接后再接地;
2.在中性點直接接地的TN供電系統中,電梯電氣設備另行單獨接地;
3.保護接地線未采用黃綠雙色線;
4.將電腦控制電梯的邏輯接地與電氣設備的保護接地混淆;
5.零線與地線未始終分開,接地支線串接;
6.轎廂、層門、線槽拐彎處和接線盒處漏做跨接接地線,金屬軟管沒有接地處理。
(2)、防治措施
1.按標準要求接零或接地;
2.弄清楚邏輯接地和設備接地的差別,邏輯接地按說明書要求進行處理。
三十七、電線管、槽敷設不合理及動力線路與控制線路混淆
(1)、現象
1.線管和線槽敷設不平直、不整齊、不牢固,導線在線管或線槽內占空間過大;
2.動力線路與控制線路混淆,控制線路受靜電、電磁感應干擾大;
3.線槽拐彎及出口未用橡膠套做線路保護;
4.電梯供電系統的電源沒有單獨敷設;
5.在開口線鼻子上壓線后未燙錫。易造成接觸不良。
(2)、防治措施
1.電線管用管卡固定,固定點不大于3m;電線管管口應裝護口,與線槽連接應用鎖緊螺母;電線槽每根固定不少于兩點,安裝前放好基準線,安裝后應橫平豎直、接口嚴密、槽蓋齊全、平整、無翹角;
2.動力線路與控制線路隔離敷設,對抗干擾有明確要求的線路按產品要求施工,如采用屏蔽線等;
3.配線綁扎整齊,并有清晰的接線編號。
電梯試運行質量通病
智能建筑工程
火災自動報警及消防聯動系統
三十八、系統管線布置的缺陷
(1)、現象
1.系統的線管(槽)規格偏小,填充率偏大;
2.明裝電線管不刷防火涂料,或只刷正面,不刷背面。
3.埋地線管采用了薄壁電線鋼管,且未做好防腐措施。
4.薄壁鍍鋅電線鋼管敷設時,采用電焊連接或鋼筋跨焊接地。
5.金屬線槽、線管敷設時,吊點及支點的距離太大。吊桿直徑偏小。
6.柔性導管暗敷設、末端使用過長、與設備和器具無專用接頭,被保護的線路外露。
(2)、防治措施
1.施工時無論鋼管的正面、背面都應均勻涂刷防火涂料。
2.應嚴格按規范要求,采用水、煤氣鋼管敷設,敷設后涂刷瀝青漆防腐。
3.薄壁鍍鋅電線管明裝時,管間的接地連接只能用卡子與相應截面的導線進行連接;或采用新工藝“JDG管”連接法。三十九、系統布線的缺陷
(1)、現象
1.將不同系統、不同電壓等級、不同電流類別的線路,穿在同一管內或同一線槽內,線槽內未設分隔板。
2.不按原設計線管規定線數布線,隨意增加,強行拽線;
3.采用非標準導線,或隨意降低線纜等級;
4.在線槽中布線不整齊,沒按類別、樓層扎捆。
(2)、防治措施
1.設計要有針對性,特別在選定產品后應邀請供貨商對圖紙進行深化設計。
2.施工人員,不但要熟悉消防規范,還必須熟悉每個報警產品的特點、個性及用線的要求。
3.施工人員應嚴格按圖紙施工。
四十、火災探測器的安裝缺陷
(1)、現象
1.探測器的安裝位置離墻、梁距離太近,(水平距離<0.5m)。
2.探測器的安裝位置離周圍遮擋物太近(距離<0.5m);探測器的安裝位置距進風口(距離<1.5m)、回風口的距離(距離<0.5m)太近。
3.探測器的保護面積不按規范設計,感煙探測器保護面積大于60㎡、,感煙探測器保護面積大于20㎡(指中危險級場合)。
4.感溫、感煙探測器的安裝使用場合不正確。如茶爐房設感煙、發電機房設感煙等。
5.紅外線光束探測器安裝距頂板距離不當(>1m或<0.3m),距地面高度偏高(>20m);相鄰組間水平間距過大(>14m),距側墻距離不當(>7m或<0.5m);發射器與接收器間距離偏大(>100m);或安裝在強烈燈光和陽光照射的位置等等。
1.應了解保護區的功能,合理選擇探測器,合理設計保護面積。
2.施工人員應充分了解特殊探測器的使用特性。
四十一、報警系統聯動調試的缺陷
(1)、現象
1.在采用智能型火災自動報警系統是,消防水泵、防煙和排煙風機等重要控制設備,在消防控制室未設置手動直接控裝置;有的雖然設計和施工了,但其線路采用阻燃(ZRKVV)控制線,而沒采用耐火(NHKVV)控制線。
2.消防電梯迫降僅通過模塊信號自動控制。
3.廣播系統沒有設置為獨立系統,受每層模塊控制,往往和警鈴一并動作,警鈴、廣播一起響,很難聽清廣播什么。
(2)、防治措施
安裝人員應加強規范的學習,了解掌握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聯動要求。
四十二、報警系統與防排煙聯動調試的缺陷
(1)、現象
1.排煙風閥打開后,不能自動起動排煙機。
2.在調試時,容易燒壞模塊。
(2)、防治措施
1.編程及調試人員在調試時應按說明進行調試。
四十三、火災自動報警系統驗收時容易出現的問題
(1)、現象
1.報警點與實際名稱不符合。
2.強弱電井、前室、樓梯間探測器不能報出具體位置。3.高層建筑的正壓送風未端的風壓小。
4.汽車庫的排煙系統未端風口抽力不足。
5.消防室打印設備只能打代碼,不能顯示中文具體部位。
(2)、防治措施
1.作為發展商應盡早確定各場所的功能名稱及位置編號,以便于調試。調試時工作要仔細,對每一個探測器都要試驗并確定其準確位置。
2.設計人員應嚴格執行規范,規范中要求的部位都應報到點。
3.地下室的排煙,一般都是排風兼排煙,設計時應綜合考慮,特別要重點考慮排煙口位置、距離的合理性。
4.設計人員在設計圖紙時應考慮打印設備能打印中文和顯示具體部位的要求;建設方應在訂購設備時,向供貨方提出詳細要求,并寫進合同中。
四十三、信息點模塊端接、面板安裝不規范
(1)、現象
1.信息點模塊端接頭太長,線對絞距太長。
2.信息模塊里有塵埃和水氣,信息插座里的線纜預留太長,面板上不到位。
3.辦公屏風下的信息插座上不到位。
(2)、防治措施
1.剝除電纜護套時應采用專用剝線器,不得剝傷絕緣層,電纜中間不得產生斷接現象。壓接時一對擰開放入與信息模塊相對的端口上。
2.安裝屏風下的信息插座時要注意面板的扣板頂到底板,面板上好要和屏風隔板緊貼,固定牢靠至用手不能擰動。
3.有的屏風隔板和信息插座面板不配套的,現場實際施工安裝時應特別注意。
4.面板的質量(特別是地面插座面板)要嚴格把關,施工安裝時還應注意與底盒和建筑物表面或裝飾層表面的結合部位的收口處理。
四十四、網絡機房的線纜布放缺陷
(1)、現象
1.線纜直接從頂棚上吊到網絡機柜里端接。
2.線纜和強電線近距離交叉或離配電箱太近。
(2)、防治措施
1.從上方進入機房的線槽要沿著機房的墻壁豎向敷設至機柜下,敷設在的線路在上柜端接前并應留有適度的余量,敷設的線路截面一般宜大于線槽截面的50%,線路在線槽中豎向和水平方向均應理順并在一定間隔內進行固定綁扎。
2.在機房內部分線路難免會與強電線纜有交叉的,網絡線纜應做金屬線槽保護,或與動力電纜交叉時可套金屬鋼管增加隔離屏蔽。